相关新闻
-
04-24
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建成开放
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正式开幕。该展厅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主办,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承办。展厅以系统性收藏、研究与展示三秦古生物化石为核心,是集科研、科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展厅的建成标志着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迈入新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天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秋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蒋波出席开幕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部分中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开幕仪式。
查看更多 -
04-17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走进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携手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于4月15日举办了“地球演化的见证者—化石和矿石”地学科普活动。活动旨在拉近同学们与地球科学的距离,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查看更多 -
03-18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
在西安市第十二个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为增强青少年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月17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在西安雁塔铭城小学举办了“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活动通过知识讲座、有奖问答以及矿石标本观察等丰富多样的环节,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秦岭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意义,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查看更多 -
03-12
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圆满召开
2025年3月5日至7日,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在西安市召开,会议由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主办,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副处长黄佳岗主持会议,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处长王德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负责人及有关技术专家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查看更多
科学找水 造福于民
发布日期: 2008-11-13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457
2008年10月29日上午11时,西安市大兴东路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内响起一阵欢快的鞭炮声,永寿县水利局局长苏兴波代表永寿县人民政府将一面锦旗送到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常务副院长韩芳林同志的手中,感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为永寿县人民找到了优质的地下水,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县城及附近乡镇人民的吃水难题。
永寿县地处渭北黄土丘陵地区(俗称渭北旱腰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沟谷深切,水资源匮乏,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是我省最为缺水的县(区)之一,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根据县城‘十一·五’规划发展规模以及永寿县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的需要,还需增加日供水10000方,为此,开发新的可供水源已刻不容缓。
永寿县水利局为解决县城供水不足问题,于2006年委托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为永寿县城乡供水寻找新的水源地。
地调院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永寿县城乡供水工程项目组,在永寿县开展了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等野外工作。项目组经过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初步选定具有地下水开发潜力的永寿县东沟、三岔河、营里三处为重点勘查区域。经过对3处重点勘查区域的进一步水文地质调查和地面综合物探工作,对东沟、三岔河及营里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取得了新进展,对工作区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指出了有供水意义的富水地段,确定了供水井井位,并对其水质、水量进行了预测,确定了供水工程方案。
2007-2008年,经过两年的精心施工,在永寿县东沟、三岔河、营里建成4眼大口径辐射井和3眼岩溶深井,形成日供水量达到10000方的联合供水水源地。该供水水源地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永寿县城及附近乡镇的用水难问题,为永寿县“十一·五”规划的实现以及当前永寿县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了感谢为干旱缺水的永寿县人民找到新水源地的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永寿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10月29日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送来了“科学找水,造福于民”的锦旗。(董永超、王玉侠报道,张保卫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2008年11月10日
永寿县地处渭北黄土丘陵地区(俗称渭北旱腰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沟谷深切,水资源匮乏,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是我省最为缺水的县(区)之一,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根据县城‘十一·五’规划发展规模以及永寿县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的需要,还需增加日供水10000方,为此,开发新的可供水源已刻不容缓。
永寿县水利局为解决县城供水不足问题,于2006年委托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为永寿县城乡供水寻找新的水源地。
地调院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永寿县城乡供水工程项目组,在永寿县开展了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等野外工作。项目组经过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初步选定具有地下水开发潜力的永寿县东沟、三岔河、营里三处为重点勘查区域。经过对3处重点勘查区域的进一步水文地质调查和地面综合物探工作,对东沟、三岔河及营里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取得了新进展,对工作区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指出了有供水意义的富水地段,确定了供水井井位,并对其水质、水量进行了预测,确定了供水工程方案。
2007-2008年,经过两年的精心施工,在永寿县东沟、三岔河、营里建成4眼大口径辐射井和3眼岩溶深井,形成日供水量达到10000方的联合供水水源地。该供水水源地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永寿县城及附近乡镇的用水难问题,为永寿县“十一·五”规划的实现以及当前永寿县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了感谢为干旱缺水的永寿县人民找到新水源地的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永寿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10月29日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送来了“科学找水,造福于民”的锦旗。(董永超、王玉侠报道,张保卫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2008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