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4-24
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建成开放
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正式开幕。该展厅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主办,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承办。展厅以系统性收藏、研究与展示三秦古生物化石为核心,是集科研、科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展厅的建成标志着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迈入新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天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秋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蒋波出席开幕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部分中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开幕仪式。
查看更多 -
04-17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走进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携手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于4月15日举办了“地球演化的见证者—化石和矿石”地学科普活动。活动旨在拉近同学们与地球科学的距离,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查看更多 -
03-18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
在西安市第十二个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为增强青少年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月17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在西安雁塔铭城小学举办了“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活动通过知识讲座、有奖问答以及矿石标本观察等丰富多样的环节,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秦岭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意义,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查看更多 -
03-12
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圆满召开
2025年3月5日至7日,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在西安市召开,会议由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主办,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副处长黄佳岗主持会议,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处长王德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负责人及有关技术专家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查看更多
铜川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初战告捷
发布日期: 2009-06-04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396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铜川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是继该院完成西安、宝鸡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之后的又一个多目标地球化学项目。项目工区位于渭河盆地中北部及北山部分地区,工作面积10000余平方公里。涉及宝鸡、咸阳和铜川等三地区十四个市、县区。
    初春三月,山上强劲的西北风仍旧吹着口哨,挟带着褐黑色的树叶还在尽情地玩耍,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山坡背面还堆积着厚厚的冰雪,为了能早日采回样品,为后续工作争取主动,多目标项目组冒着凛冽寒风,踏着冰霜,于3月3日奔向工区。
    工区属于省退耕还林区域,地势陡峻,植被茂密,原居民早已搬迁,村庄内外灌木、刺槐、杂草丛生,野猪、金钱豹(或土豹子)等大型动物在此讯速繁衍生息,地形图上所标的羊肠小道早已不见踪迹。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开展野外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亦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采样途中,同志们常常是猫着身子,沿着动物的“路”,在刺槐、灌木丛中摸索前进,他们的脸、手、腿常常被尖刺划破。前进的路上常遇到四周看不透的灌木林,封锁了前行之“路”。3月20日上午,一小组在千阳县以北的采样途中,听见一串“嗦嗦”声,抬头一看,一条尾巴长约一米多的豹子,从眼前不远处“窜”上了山坡,此种惊险场面,在工作人员面前常常出现。工作展开的第四天,晁旭同志的大腿面上起了一个红包,与衣服摩擦,疼痛奇痒,原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扎进了一个毒刺,已经发炎 。为了赶进度,项目组每天安排工作量很大,一般晚上10点多才能赶回住地。
    艰险的野外条件,没有吓退项目组工作人员,他们齐心协力,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按照工作部署完成了任务。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组没有降低要求,严格按规范布点采样,采样深度、密度、数量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记录数据详实准确。通过三个月野外采样工作,全面、准确、详实地收集了10000余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野外资料,为下步化验分析、综合研究赢得了时间,为高质量完成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尹宗义、张银龙报导
                                                     2009年5月25日
    初春三月,山上强劲的西北风仍旧吹着口哨,挟带着褐黑色的树叶还在尽情地玩耍,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山坡背面还堆积着厚厚的冰雪,为了能早日采回样品,为后续工作争取主动,多目标项目组冒着凛冽寒风,踏着冰霜,于3月3日奔向工区。
    工区属于省退耕还林区域,地势陡峻,植被茂密,原居民早已搬迁,村庄内外灌木、刺槐、杂草丛生,野猪、金钱豹(或土豹子)等大型动物在此讯速繁衍生息,地形图上所标的羊肠小道早已不见踪迹。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开展野外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亦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采样途中,同志们常常是猫着身子,沿着动物的“路”,在刺槐、灌木丛中摸索前进,他们的脸、手、腿常常被尖刺划破。前进的路上常遇到四周看不透的灌木林,封锁了前行之“路”。3月20日上午,一小组在千阳县以北的采样途中,听见一串“嗦嗦”声,抬头一看,一条尾巴长约一米多的豹子,从眼前不远处“窜”上了山坡,此种惊险场面,在工作人员面前常常出现。工作展开的第四天,晁旭同志的大腿面上起了一个红包,与衣服摩擦,疼痛奇痒,原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扎进了一个毒刺,已经发炎 。为了赶进度,项目组每天安排工作量很大,一般晚上10点多才能赶回住地。
    艰险的野外条件,没有吓退项目组工作人员,他们齐心协力,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按照工作部署完成了任务。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组没有降低要求,严格按规范布点采样,采样深度、密度、数量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记录数据详实准确。通过三个月野外采样工作,全面、准确、详实地收集了10000余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野外资料,为下步化验分析、综合研究赢得了时间,为高质量完成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尹宗义、张银龙报导
                                                     200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