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7-04
副院长张晓团一行赴韩城野外项目一线调研指导工作
6月26日至27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晓团带队赴韩城市“陕西1∶5万西庄镇幅、河津幅(省内)矿产地质调查”项目调研指导工作,院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查看更多 -
07-01
多方联动护化石 科普宣传入民心
近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志丹县自然资源局、志丹县公检法等单位,在县城政务服务中心门前广场、双河镇广场开展系列古生物化石科普活动,以实际行动筑牢化石保护防线。
查看更多 -
07-01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第三党支部
为进一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地质找矿野外一线落地生根,6月30日,矿产中心第三党支部商洛野外党小组赴丹凤县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地质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查看更多 -
06-30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相关干部开展
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6月27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科级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赴革命根据地照金,开展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
查看更多
翠华山山崩地质地貌调研
发布日期: 2015-06-08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123
2015年5月17日,经市九三学社批准,地调中心九三学社全体社员(地质工作者)参加了由二物支社组织的翠华山山崩地质地貌调研活动。该活动目的是通过调研,了解山崩地貌的形成、形态及地质遗迹。
翠华山位于陕西西安市以南23公里秦岭北脉,海拔 2132,面积 99.81 km2,发育有全新世以来形成的山崩遗迹,山崩总体量达3亿m3,总面积32km2, 其单个崩石体的体积一般在103~104 m3,最大山崩石块单体体积为89,640m3,为国内外报道单个崩石体积最大。
翠华山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山崩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山崩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形成十八盘崩塌体和堰塞湖,在西侧翠华峰断崖上形成色暗、较平直、陡峭的临空面;第二期形成山崩主景区的石海崩塌体,体积巨大,在正对着本点的翠华峰断崖上形成横切第一次断崖的临空面;第三期形成南侧较缓的断崖面,已有植被覆盖,石块体积最小。山崩足迹规模在中国范围内属于最大,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塔吉克斯坦的USOI山崩和新西兰韦克瑞莫纳山崩,位居世界第三,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通过这次调研,大家对翠华山“临空面、崩塌堆积、堰塞坝、堰塞湖、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类型,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对大自然造就的“太乙观星、风洞、冰洞、一线天、石墙、天堑石海、卧驼、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等奇石异洞景观感叹不已,感受到地质活动的强大力量。
翠华山位于陕西西安市以南23公里秦岭北脉,海拔 2132,面积 99.81 km2,发育有全新世以来形成的山崩遗迹,山崩总体量达3亿m3,总面积32km2, 其单个崩石体的体积一般在103~104 m3,最大山崩石块单体体积为89,640m3,为国内外报道单个崩石体积最大。
翠华山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山崩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山崩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形成十八盘崩塌体和堰塞湖,在西侧翠华峰断崖上形成色暗、较平直、陡峭的临空面;第二期形成山崩主景区的石海崩塌体,体积巨大,在正对着本点的翠华峰断崖上形成横切第一次断崖的临空面;第三期形成南侧较缓的断崖面,已有植被覆盖,石块体积最小。山崩足迹规模在中国范围内属于最大,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塔吉克斯坦的USOI山崩和新西兰韦克瑞莫纳山崩,位居世界第三,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通过这次调研,大家对翠华山“临空面、崩塌堆积、堰塞坝、堰塞湖、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类型,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对大自然造就的“太乙观星、风洞、冰洞、一线天、石墙、天堑石海、卧驼、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等奇石异洞景观感叹不已,感受到地质活动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