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8-21
钞中东一行赴省一八六煤田地质有限公司交流座谈
8月19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主任钞中东一行4人,赴省一八六煤田地质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座谈。省一八六煤田地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异宵,党委书记郭云,以及双方单位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查看更多 -
08-20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一行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交流座谈
2025年8月19日,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郭文波一行,到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座谈。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主任钞中东主持会议。省矿产中心相关领导、科所负责同志参加座谈。本次会议旨在深化交流、拓宽合作领域,共同提升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能力水平。
查看更多 -
08-18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新入职职工岗前培训
为持续推动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助力新入职职工快速进入角色、提升履职能力,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近日成功举办为期5天的“2025年新入职职工岗前培训”,中心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培训活动并进行授课。
查看更多 -
08-18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协办召开矿产资源
近日,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暨矿产资源规划研讨会在西安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我中心及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协办。来自全国18个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技术支撑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近200名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及规划,研究提升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自然资源部矿保司副司长董庆吉、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许秋雯参加会议并致辞。
查看更多
不畏困难“游击”战 二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
发布日期: 2015-09-17 作者: 来源: 浏览数:792
我中心承担的新疆阿合奇县一带1:5万矿调项目工区位于新疆柯尔克孜族牧区。据了解,柯尔克孜族牧区,四面环山,道路崎岖,沟窄难行,当地牧民所需的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品要通过马驮或人背的方式运输,鉴于这种情况,项目组决定采取打“游击”的作业方式在该区开展工作。
8月22日早8点,项目组成员收拾好行装,驱车前往空台艾肯,那里是项目组的第一站也是辗转站。车子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前行,由于沿途多为水毁路段,不时还出现陷车,给行进又增添了许多困难。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项目组终于于上午11点一刻到达了空台艾肯。
辗转站是项目组之前与柯尔克孜族老乡约定的地方,也是项目组成员更换交通工具的地点,柯尔克孜族老乡已将9头毛驴准备就绪。项目组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将行李从车上卸下又捆绑在毛驴身上,在柯尔克孜族向导的带领下,朝着目的地前进。此时正值中午12点,同志们经受着太阳的炙烤,个个满头大汗,但大家劲头十足,互相鼓励前行,翻过一条高差达1000米左右的崎岖山路,历时7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19点到达目的地。
当项目组成员发现目的地没有生活用水的时候,感觉非常失落,而自身携带的水在沿途已经用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立即被冲的烟消云散。正当同志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老乡将他们积攒的生活用水分给了我们一些,还带我们到一个水源地(小水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沐着暖暖的情谊,同志们原本疲惫的身躯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大家开始张罗晚饭,搭建帐篷,忙碌开来……
由于工区严重缺水,项目负责人临时调整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缩短工期。8月23—25日,项目组每天天微微亮就已吃完早饭准备出工,中午就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一直到傍晚回到驻地才吃晚饭并休息,为的就是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节约老乡的水源。
然而,老乡的水源还是由于我们的到来快速下降,最终因为生活用水极度短缺,项目组临时决定26日一部分同志先行撤离,项目负责和剩下的三位同志再坚持一天,于27日撤离。
8月28日,经过暂短休整,补给好各项“游击”物品,尤其是准备了充足的水,于次日清晨7时许再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进行“游击战”。这次项目组成员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经过三天奋力苦战,于8月31日顺利完成了本次柯尔克孜族牧区“游击”作业任务。
此次“游击战”历时10天,期间状况不断,给项目组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些困难就像“家常便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地质工作者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越战越勇的精神,有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展现出地质人恪敬职守、兢兢业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代地质工作者奋力前行。
区域地质调查所 李武杰供稿
2015年9月16日
8月22日早8点,项目组成员收拾好行装,驱车前往空台艾肯,那里是项目组的第一站也是辗转站。车子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前行,由于沿途多为水毁路段,不时还出现陷车,给行进又增添了许多困难。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项目组终于于上午11点一刻到达了空台艾肯。
辗转站是项目组之前与柯尔克孜族老乡约定的地方,也是项目组成员更换交通工具的地点,柯尔克孜族老乡已将9头毛驴准备就绪。项目组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将行李从车上卸下又捆绑在毛驴身上,在柯尔克孜族向导的带领下,朝着目的地前进。此时正值中午12点,同志们经受着太阳的炙烤,个个满头大汗,但大家劲头十足,互相鼓励前行,翻过一条高差达1000米左右的崎岖山路,历时7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19点到达目的地。
当项目组成员发现目的地没有生活用水的时候,感觉非常失落,而自身携带的水在沿途已经用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立即被冲的烟消云散。正当同志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老乡将他们积攒的生活用水分给了我们一些,还带我们到一个水源地(小水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沐着暖暖的情谊,同志们原本疲惫的身躯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大家开始张罗晚饭,搭建帐篷,忙碌开来……
由于工区严重缺水,项目负责人临时调整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缩短工期。8月23—25日,项目组每天天微微亮就已吃完早饭准备出工,中午就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一直到傍晚回到驻地才吃晚饭并休息,为的就是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节约老乡的水源。
然而,老乡的水源还是由于我们的到来快速下降,最终因为生活用水极度短缺,项目组临时决定26日一部分同志先行撤离,项目负责和剩下的三位同志再坚持一天,于27日撤离。
8月28日,经过暂短休整,补给好各项“游击”物品,尤其是准备了充足的水,于次日清晨7时许再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进行“游击战”。这次项目组成员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经过三天奋力苦战,于8月31日顺利完成了本次柯尔克孜族牧区“游击”作业任务。
此次“游击战”历时10天,期间状况不断,给项目组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些困难就像“家常便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地质工作者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越战越勇的精神,有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展现出地质人恪敬职守、兢兢业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代地质工作者奋力前行。
区域地质调查所 李武杰供稿
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