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7-04
副院长张晓团一行赴韩城野外项目一线调研指导工作
6月26日至27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晓团带队赴韩城市“陕西1∶5万西庄镇幅、河津幅(省内)矿产地质调查”项目调研指导工作,院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查看更多 -
07-01
多方联动护化石 科普宣传入民心
近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志丹县自然资源局、志丹县公检法等单位,在县城政务服务中心门前广场、双河镇广场开展系列古生物化石科普活动,以实际行动筑牢化石保护防线。
查看更多 -
07-01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第三党支部
为进一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地质找矿野外一线落地生根,6月30日,矿产中心第三党支部商洛野外党小组赴丹凤县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地质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查看更多 -
06-30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相关干部开展
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6月27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科级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赴革命根据地照金,开展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
查看更多
中外地质学家共同开展我省地质遗迹调查
发布日期: 2016-06-14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110
陕西省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地质学家前来调研和考察。
2016年5月23日—6月1日,国际洞穴协会秘书长、捷克共和国洞穴协会主席Zdeněk Motyka,捷克共和国地质研究所副主任Michal Filippi博士等四人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张远海研究员,与我院相关人员共同考察了镇安县西口-山阳县杨地地区的峰丛洼地岩溶地质遗迹。
镇安县和山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生态环境良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新发现的峰丛洼地岩溶地貌景观,分布在镇安县的青铜关镇、高峰镇、张家镇、米粮镇、西口回族镇、茅坪回族镇等,以及山阳县的杨地镇和南宽坪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该地段属于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北缘,峰丛、洼地、天坑、石芽、峡谷、瀑布、溶洞、地下暗河、泉等岩溶体系完整,岩溶形态丰富,与我国南方岩溶区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是我国高纬度地区少见的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质遗迹科研价值较高。
陕南尚属岩溶地质遗迹调查研究的处女地,开展该区域岩溶地质遗迹调查研究工作,既可更好的保护利用岩溶地质遗迹资源,又有利于促进国家级贫困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我院率先启动了“陕西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该项目由我院直属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主要工作是开展陕西省地质遗迹调查,查明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等基本特征与保持现状,了解其成因、演化过程,编制地质遗迹资源图和保护规划图,提出省内地质遗迹调查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
2016年5月23日—6月1日,国际洞穴协会秘书长、捷克共和国洞穴协会主席Zdeněk Motyka,捷克共和国地质研究所副主任Michal Filippi博士等四人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张远海研究员,与我院相关人员共同考察了镇安县西口-山阳县杨地地区的峰丛洼地岩溶地质遗迹。
镇安县和山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生态环境良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新发现的峰丛洼地岩溶地貌景观,分布在镇安县的青铜关镇、高峰镇、张家镇、米粮镇、西口回族镇、茅坪回族镇等,以及山阳县的杨地镇和南宽坪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该地段属于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北缘,峰丛、洼地、天坑、石芽、峡谷、瀑布、溶洞、地下暗河、泉等岩溶体系完整,岩溶形态丰富,与我国南方岩溶区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是我国高纬度地区少见的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质遗迹科研价值较高。
陕南尚属岩溶地质遗迹调查研究的处女地,开展该区域岩溶地质遗迹调查研究工作,既可更好的保护利用岩溶地质遗迹资源,又有利于促进国家级贫困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我院率先启动了“陕西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该项目由我院直属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主要工作是开展陕西省地质遗迹调查,查明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等基本特征与保持现状,了解其成因、演化过程,编制地质遗迹资源图和保护规划图,提出省内地质遗迹调查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