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4
副院长张晓团一行赴韩城野外项目一线调研指导工作
6月26日至27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晓团带队赴韩城市“陕西1∶5万西庄镇幅、河津幅(省内)矿产地质调查”项目调研指导工作,院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查看更多 -
07-01
多方联动护化石 科普宣传入民心
近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志丹县自然资源局、志丹县公检法等单位,在县城政务服务中心门前广场、双河镇广场开展系列古生物化石科普活动,以实际行动筑牢化石保护防线。
查看更多 -
07-01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第三党支部
为进一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地质找矿野外一线落地生根,6月30日,矿产中心第三党支部商洛野外党小组赴丹凤县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地质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查看更多 -
06-30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相关干部开展
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6月27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科级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赴革命根据地照金,开展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
查看更多
援藏干部李卫波雪域高原冒险排灾纪实
发布日期: 2016-09-29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116
李卫波,男,汉族,32岁,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程师,是我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之一,现在西藏阿里地区国土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原为我院直属单位省地质调查中心技术负责。
2016年7月,李卫波放弃了内地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响应省委援藏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并顺利加入了援藏队伍,成为我院成立以来首位援藏专业技术干部。
我省对口支援的是西藏阿里地区,那里平均海拔超过了4500米,空气稀薄,含氧量低,3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人口只有10万人,许多地方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初到阿里,高原反应剧烈,但凭借多年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李卫波很快克服了高原缺氧、身体不适等诸多困难,迅速转变工作角色,全身心投入工作。
2016年8月8日,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嘎玉顶农牧业点出现不明地质现象。李卫波接到工作任务后,迅速前往现场查看情况。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忍受着饥饿、寒冷、缺氧对身体的轮番考验,他艰难的来到了海拔5170米的农牧业点进行勘察。根据李卫波的专业技术经验,他迅速判断这个地区出现的不明地质现象是渗透变形引起的鼓胀、裂缝、泉眼,这是因为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地下水排泄不畅引起的。经过灾害现场的仔细排查,李卫波果断建议将11户农牧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安排当地国土部门定期开展监测,特别是遇到大型、持续降雨降雪等极端天气时更应对鼓胀塌陷情况、裂缝发育情况、泉眼涌水量等进行持续监测。由于此次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和排查,一个多月过后,这一地区的农牧民安居乐业,李卫波同志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习总书记曾说过,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李卫波同志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标准忘我工作,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陕西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以一个普通地调人的身份不畏艰险、奉献实干,树立了新时代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